沈青河拯武林是《魔教卧底成了正道之光》中的主要人物,在这个故事中“血月花落”充分发挥想象,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,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,以下是内容概括:紫影被他留在木屋,小家伙似乎对丹房浓郁的火气有些排斥。考核很简单,却也苛刻。执事弟子拿出几种常见的初阶药材,要求应试者在一炷香内,将其分拣、处理干净,并说出其名称和基本药性。这考验的是对药材的熟悉度、手工的精细程度以及耐心...
《魔教卧底成了正道之光》 第20章 免费试读
(初窥篇)
地火丹房执事处外,排起了不长不短的队伍。前来应征丹房杂役的,多是些练气中后期的外门弟子,或是像沈青河这般稍有资质的杂役弟子。毕竟,能在丹房做事,哪怕只是处理药材,也能沾染丹气,偷学些皮毛,远比在药田挑水施肥有前途。
沈青河低调地排在队尾,气息收敛在筑基初期,毫不起眼。紫影被他留在木屋,小家伙似乎对丹房浓郁的火气有些排斥。
考核很简单,却也苛刻。执事弟子拿出几种常见的初阶药材,要求应试者在一炷香内,将其分拣、处理干净,并说出其名称和基本药性。这考验的是对药材的熟悉度、手工的精细程度以及耐心。
前面几人,有的手忙脚乱分不清药材,有的处理粗糙留下太多杂质,有的更是连药名都说错,纷纷被淘汰。轮到沈青河时,那执事弟子已有些不耐烦。
沈青河面色平静,走到案前。目光扫过那几株药材:须根带泥的“赤阳草”,带有枯叶的“凝露花”,还有几块需要去皮的“铁骨藤”。
他没有立刻动手,而是先仔细观察了药材的性状、新鲜度。然后,他拿起药锄和小刀,动作不快,却异常沉稳精准。刮去赤阳草根须上的泥土而不伤及主根,摘除凝露花的枯叶留下完整花瓣,削去铁骨藤粗糙的外皮露出淡黄色的内茎……每一个步骤都如行云流水,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,仿佛不是在处理药材,而是在进行某种艺术创作。
这是他多年武道修炼带来的对力量极致掌控的体现,用在处理药材上,堪称降维打击。
不过半柱香时间,案几上的药材已被处理得干干净净,分门别类放好,品相完美。
那执事弟子看得有些发愣,脸上的不耐早已被惊讶取代。他拿起处理好的药材仔细检查,竟挑不出丝毫毛病。
“你……以前学过处理药材?”执事弟子问道。
“回执事,弟子在百草园做事,平日多与药材打交道,自己瞎琢磨的。”沈青河语气谦逊。
执事弟子点了点头,又考较了几种药材的药性,沈青河对答如流,内容甚至比《修真杂录》上记载的还要细致几分,这都是他平日“淘宝”时用神识反复观察揣摩的结果。
“不错,心思细腻,基础扎实。你被录用了。”执事弟子难得露出一丝笑容,“我叫孙淼,以后你便跟着我,主要负责一号丹房的药材预处理和废料清理。记住,丹房重地,规矩森严,不该看的别看,不该问的别问,否则,谁也保不住你。”
“多谢孙执事提点,弟子明白。”沈青河躬身应下。
就这样,沈青河顺利进入了地火丹房。一号丹房是外门弟子使用最频繁的丹房之一,主要炼制一些最低阶的“聚气丹”、“回春散”等。工作确实繁琐,需要根据丹方精确称量、清洗、切割各种药材,还要忍受地火常年炙烤的高温。
但沈青河甘之如饴。他如同海绵吸水般,贪婪地学习着一切。通过观察孙淼和其他偶尔来炼丹的外门弟子的操作,他慢慢了解了炼丹的基本流程:暖炉、投药、融炼、凝丹、收丹。每个步骤对火候、时机、神识掌控的要求都极高。
他尤其关注那些炼丹失败的情况。每当丹炉内传出焦糊味或发生爆鸣,孙淼便会摇头叹息,指挥沈青河清理丹渣。而沈青河则会趁此机会,仔细分辨失败残渣中的能量构成,与自己从废料中提炼废丹的经验相互印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