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安利的一篇小说叫做《我们在顶峰时重逢》,是以阮云舟江景为主要角色的,原创作者“宁成舒”,精彩无弹窗版本简述:所有的血液似乎都冲上了头顶,耳边嗡嗡作响,握着手机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泛白。他不是去泰国读书的吗?怎么会去拍戏?还是……还是这种剧?和另一个男人?!那个搂着他肩膀的男人是谁?他们是什么关系?为什么阮云舟会露出那种表情?!愤怒,一种灼热的、带着刺痛和酸涩的愤怒,像火山喷发般瞬间淹没了他。原来清空账号是...
《我们在顶峰时重逢》 第50章 免费试读
开机仪式结束后,《心链》剧组正式进入了紧张的拍摄阶段。
第一个拍摄地点选在了朱拉隆功大学校园内,利用暑假的空档拍摄一些校园场景。
这对阮云舟来说是个便利,但也意味着他的生活将彻底被拍摄日程填满。
清晨五点,天还未亮透,曼谷的空气带着一夜沉淀下来的微凉湿意。
阮云舟已经坐在了前往片场的保姆车里,手里还捧着剧本,就着车内昏暗的阅读灯进行最后一遍台词默记。
他的生物钟早已调整到适应这种高强度作息,虽然睡眠不足,但眼神却异常清醒,带着一种进入工作状态的专注。
片场是一个精密运转的小世界。
导演阿披实老师坐在监视器后,神情严肃,通过对讲机发出清晰的指令;摄影师、灯光师、录音师各司其职,忙碌而有序;场务人员跑来跑去,布置场景,调整道具。
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汗水、咖啡和电子设备气味的独特氛围。
阮云舟化好妆,换上林的服装——简单的白色衬衫和卡其色长裤,整个人透出一种干净疏离的学生气。
当他走进布置好的教室场景时,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。
尽管经过了密集的培训,但真正站在镜头前,被无数双专业的眼睛注视着,那种无形的压力还是扑面而来。
第一场戏,是林作为交换生初到泰国,在课堂上被老师点名自我介绍。
剧情要求他表现出些许的紧张、陌生感,以及努力克服语言障碍的认真。
“Action!” 场记板敲响。
阮云舟深吸一口气,走上讲台。
他按照剧本,用带着刻意口音的泰语开始自我介绍:“萨瓦迪卡……我叫林,来自中国……” 他的眼神有些游移,不敢直视台下的“同学”,手指无意识地捏着衣角。
“Cut!”阿披实老师的声音响起,“云舟,紧张感是对的,但眼神太散了。林是内敛,不是怯懦。他是在观察环境,而不是害怕。再来一条。”
第一条就被喊停,阮云舟脸上有些发热。
他调整呼吸,重新开始。
这一次,他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在观察上,目光缓缓扫过教室,试图表现出林远初来乍到时的审慎和好奇。
“好,这条过了。准备下一场。”阿披实老师的声音平静无波。
阮云舟松了口气,但知道这只是开始。
接下来的拍摄,充满了类似的挑战。走位要准确,不能出画;灯光打过来要找到最佳角度;台词不仅要准确,更要融入情感和潜台词。
NG是家常便饭。
有时是因为他的泰语发音在特定语境下不够自然,有时是因为情感表达不到位,有时甚至是因为现场一些意想不到的干扰,比如突然闯入画面的路人,或者设备故障。
最大的挑战,无疑是与颂恩的对手戏。
随着剧情发展,林和Thana的互动越来越多,从初识的试探,到逐渐产生的默契和情愫。
一场关键的戏是在图书馆的书架间,Thana主动接近沉默寡言的林,借讨论功课为由搭讪。
剧本要求两人之间有微妙的眼神交流和逐渐拉近的距离感。
“Action!”
颂恩饰演的Thana,阳光开朗,带着点痞痞的帅气,他自然地靠近阮云舟,手指划过书脊,眼神带着笑意和探究。
 
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