叫做《山河怒卷:扶摇青云志》的小说,是一本新鲜出炉的现代言情,作者“州来闲人”精心打造的灵魂人物是杨一清朝堂,剧情主要讲述的是:“师兄……”他喉头哽咽,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。就在这时,书房门被轻轻推开,张夫人端着一盘切好的瓜果走了进来。她显然已在门外听到了些许,脸上带着温柔而不舍的笑意,将瓜果放在桌上,走到王云身边,轻轻替他整理了一下并不凌乱的衣襟,柔声道:“云儿,路上注意安全。相府……永远是你的家...
《山河怒卷:扶摇青云志》 第30章 免费试读
他立刻收敛心神,上前几步,依着最标准的士子礼仪,深深一揖:“学生王云,拜见齐王殿下。”
“王扶摇?快请起,不必多礼。”齐王的声音响起,温和而有力,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沉稳,仿佛能抚平一切焦躁,“张相在信中对你可是赞誉有加啊,称你年少有为,学问扎实,更难得的是心性纯正,颇有乃师尹文先生遗风。今日一见,果然气度不凡,张相看人的眼光,一向是极准的。”
他语气亲切自然,挥手示意王云在旁边的客座坐下,仿佛接见的并非一个初次见面的年轻士子,而是一位早已神交的故友,这让王云倍感舒适。“张相在朝中支撑大局,维系国本,甚是辛劳。本王远在齐地,亦深感其不易。你能舍弃京中翰林院的清贵安稳,不惧路途遥远,毅然来我这齐地,这份志向与勇气,本王很是欣赏。”
王云心中暖流涌动,忙谦逊道:“殿下过誉,学生愧不敢当。京中虽安,然终日与故纸为伴,常感未能经世致用,有负平生所学。学生才疏学浅,唯愿追随殿下,于地方实务中略尽绵力,增长见闻,若能使齐地百姓稍得实惠,便是报效国家,亦不负师长期许。”
齐王闻言,眼中赞赏之色更浓。他没有继续客套寒暄,而是直接与王云谈论起齐地的风土人情、吏治民生、农桑水利以及当前面临的一些政务难点。他偶尔也会问及王云在翰林院的见闻,以及对某些朝堂时政的看法,并非考校,更像是平等的交流与探讨。王云初时还有些谨慎,但见齐王态度真诚,便也放下包袱,将自己平日所思所学,结合一路上的观察与思考,坦诚道来。虽不免有些观点尚显稚嫩,却思路清晰,言之有物,尤其注重实际可行性,而非空谈道理。
两人越谈越是投机,从漕运谈到税赋,从边备谈到教化,齐王时而凝神倾听,时而点头表示赞同,时而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引导王云思考,气氛相谈甚欢。齐王对王云不尚空谈、注重实务的态度颇为满意,这与他治理齐地的理念不谋而合。
谈兴正浓时,齐王忽然对侍立一旁的内侍吩咐道:“去请于先生过来一趟。”
不多时,一位身着半旧青衫、面容清癯、身形瘦削却站得笔直如松的中年文士步履沉稳地步入书房。他目光沉静,面容平和,虽衣着朴素,却自有一股不容忽视的凛然气度,正是于谦(廷逸)。
齐王笑着对于谦道:“廷逸,来,为你引见一位青年才俊。这位是王云王扶摇,师从宣侯尹文,乃是当今张子策丞相的师弟,特从京中而来,欲投身我齐地。”他又转向王云,语气中带着几分毫不掩饰的自豪与得意:“扶摇,这位算是你的前辈了。他叫于谦,字廷逸,乃是庄鸿三十六年的金榜榜眼,学问本事,皆是顶尖,乃我之股肱。”
于谦向王云微微拱手,神色平静无波,既无身为榜眼、前辈的倨傲,也无刻意迎合的谦卑,只是淡然道:“于谦见过王先生。”
王云连忙起身,郑重还礼:“晚辈王云,见过于先生。”心中却是暗惊,波澜起伏。榜眼出身! 这可是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功名,足以在翰林院轻松获得清要职位,将来入阁拜相亦非不可能。如此人物,竟甘愿放弃朝廷正途,屈就于王府,成为一名家臣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