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叫做《朕的江山,画风不对》是“爱吃火勺的黄小强”的小说。内容精选:这种凝聚力,在不久后黑煞宗再次来袭时,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。任务大厅里的人越来越杂,穿道袍的散修、穿工装的奇技院工匠、戴方巾的民间技师天天凑在一起,聊任务、谈技法,原本泾渭分明的仙凡圈子,渐渐磨出了交融的火花。谁也没想到,这些看似不经意的闲聊,竟催生出了改变大周的技术萌芽。这天晌午,任务大厅的休息区...
《朕的江山,画风不对》 第32章 免费试读
新弩炮的弩臂上,镶嵌着细密的软金丝纹路,内侧刻着一个指甲盖大小的“坚韧”符文,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。测试的时候,工匠们连续发射了三十箭,弩臂不仅没裂,射程还比原来远了三成,力道也更足,连李铁山都忍不住拍着大腿叫好:“成了!这下北疆的士兵可有好家伙用了!”
消息很快传到了兵部和皇宫,周玄特意让人把改良弩炮送进宫里,亲自看了测试过程,看着箭簇稳稳钉进厚厚的木靶,笑得合不拢嘴:“好!太好了!这就是仙凡结合的力量!”
这事儿像一颗石子,在奇技院和散修圈子里激起了千层浪。越来越多的散修开始主动和工匠们合作,各种新奇的改良成果不断冒出来:
擅长金系法术的散修王锐,跟农具坊的工匠合作,在犁头和镰刀上刻了“锋锐”符文,还掺了点精铁砂,改良后的农具锋利无比,开垦荒地的效率比原来提高了一倍,农夫们用着直呼“神了”;
精通阵法的散修柳烟,觉得凡间的温室大棚冬天保温效果差,就和农技师一起简化了聚灵阵,把阵法刻在大棚的木架上,再用几块下品灵石提供能量,大棚里的温度居然比外面高了十几度,冬天也能种蔬菜,连皇帝都特意去参观了一趟;
还有个懂药理的散修陈默,看到随军医师用的金疮药效果一般,就指导他们在药里加了两种低阶灵草的汁液,改良后的金疮药止血止痛更快,伤口愈合也明显加速,兵部直接下单批量制作,送往前线;
甚至有散修受工匠们“流水线生产”的启发,琢磨出了批量刻画简易符文的办法——用特制的钢模压印,再统一激活,比之前手刻效率提高了十倍,让符文农具、符文兵器的规模化生产有了可能。
这些尝试大多还很粗糙:软金石掺得多少全凭经验,符文刻得歪歪扭扭,阵法简化后效果打了折扣,可这是从无到有的突破!修仙界的技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秘密,而是开始接地气,融入凡间的生产生活,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。
周玄看着奇技院送来的一叠叠技术改进报告,手指划过那些记录着“效率提升三成威力增强五成”的字眼,心情激动得难以平复。他对着身边的奇技院院正说:“看到了吗?这就是我要的!科技树和修仙树终于开始交叉了!这才是‘灵气科技’的真正开端!”
他站起身,走到窗边,望着远处忙碌的工坊方向,眼神里满是憧憬:“现在只是起步,总有一天,我们要建工厂,用流水线生产法宝;要定标准,让每个士兵都能用上标准化的符文兵器;要让修仙技术走进千家万户,让凡人也能享受到超凡力量的便利!”
这种技术扩散从来都是双向的。散修们从工匠身上学到了标准化生产、精准配比的思维,不再是凭感觉炼器制药;工匠们则从修士那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,学会了运用灵气和符文,改良工具、提升效率。仙凡智慧的碰撞,就像春雨滋润大地,悄然孕育着一种全新的技艺体系,而这股力量,终将在不久后的北疆战场上,绽放出惊人的光芒。
大周境内仙凡交织的热闹景象,终究没能瞒过那些盘踞在名山大川、传承千年的修仙宗门。消息像风一样,顺着商队、游方修士的口,零零散散飘进了青云宗、丹霞门这些正道大派的山门。只不过,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宗门高层眼里,这些消息只配当做饭后闲谈的笑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