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靠山倒台后,我从基层派出所大步进省厅》小说简介
很多网友对小说《靠山倒台后,我从基层派出所大步进省厅》非常感兴趣,作者“弦鸣”侧重讲述了主人公沈砺李馨月身边发生的故事,概述为:出了市长办公室,陈伟语重心长对孙连诚说:“老孙,刚才我当着魏书记的面,立下军令状”“大家能不能过个好年,全看你们城西分局专案组了,你可不要让我失望啊!”压力瞬间给到城西分局,搞不好还要背锅孙连诚嘴角一抽,苦笑点头“陈局您放心,我们一定全力以赴,争取年前破案,绝不给市领导添堵”陈伟摇头,“不是争取,是必须!”“老孙,我丑话说在前面,超期破不了案,除了我要引咎辞职之外,你们城西分局也难辞其咎,...
《靠山倒台后,我从基层派出所大步进省厅》 第8章 锁定嫌疑人 免费试读
第8章 锁定嫌疑人
出了市长办公室,陈伟语重心长对孙连诚说:“老孙,刚才我当着魏书记的面,立下军令状。”
“大家能不能过个好年,全看你们城西分局专案组了,你可不要让我失望啊!”
压力瞬间给到城西分局,搞不好还要背锅。
孙连诚嘴角一抽,苦笑点头。
“陈局您放心,我们一定全力以赴,争取年前破案,绝不给市领导添堵。”
陈伟摇头,“不是争取,是必须!”
“老孙,我丑话说在前面,超期破不了案,除了我要引咎辞职之外,你们城西分局也难辞其咎,务必重视起来。”
新官上任三把火,第一把火就烧到了自己头上,孙连诚有苦说不出,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。
回去以后,孙连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,催促专案组加大力度,要不惜一切代价尽快破案。
过去这么多天,排查工作一筹莫展,直到被孙连诚指着鼻子问责,徐怀义终于意识到自己方向错了。
当初就应该听从沈砺的建议,借用最新的科技手段,大规模排查DNA。
他不禁感叹,沈砺很有前瞻性,或许是个搞刑侦的好苗子。
笃定主意,徐怀义向孙连诚提出排查DNA的方案。
仅仅送到省厅的鉴定费用就要大几十万,还不包括采样过程中耗费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。
这些成本都要从城西分局的经费里扣。
孙连诚一听就感到肉疼。
但如果不这么办,大概率年前还是破不了案。
到时候就不是经费问题了。
而是他的顶戴花翎能不能保住的问题。
以陈伟的尿性,就算死也得拉个垫背的,必然不会放过他。
权衡利弊,孙连诚咬牙点头。
“徐队,钱的问题我想办法解决,只要能破案,就要不惜一切代价,放手去做!”
“多谢孙局支持!”
徐怀义端端正正敬了个礼,兴高采烈离去。
“唉——”
孙连诚长叹一声,自言自语发牢骚:“清风湖啊清风湖,我看应该改名叫‘臭水沟’才对!”
与此同时。
沈砺和虞虹排查五村的工作基本收尾,没有发现任何符合条件的嫌疑人。
两人正打算溜到各个渔村暗访,突然接到通知,要求给清风湖周边所有居民进行DNA采样。
虞虹忍不住抱怨:“搞什么啊!专案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,到底有没有一个明确的侦破方向?”
指导员的职责就是给基层警员加强思想教育,结果虞虹自己先摆烂了,成何体统!
沈砺小声提醒:“虞指导,注意态度。”
“你少来!”虞虹翻了个白眼,“这里不是市局,没有那么多官僚主义。”
“我们都是有什么说什么,从不藏着掖着,搞虚头巴脑那一套。”
沈砺哭笑不得,“虞指导,有些话藏在心里比较好,说出来就要负责任。”
“万一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口实,够你喝一壶的。”
虞虹冷哼一声:“你小子倒是教育起我来了,给你点阳光就灿烂……都去DNA采样,渔村不查了?”
沈砺点头,“查,当然要查,但我一个人去就行,你继续贯彻落实上头的命令。”
虞虹质疑:“你一个人能行吗?万一碰上嫌疑人,两个人还能互相照应,一个人太危险了。”
沈砺笑了笑,“虞姐,我管你叫一声姐,你对老弟的实力一无所知。”
“我在警校学过正统格斗擒拿,也拿过比武冠军,还拜了‘疯狗拳’创始人陈教官为师。”
“就这么说吧,赤手空拳的情况下,对付三五个成年壮汉不在话下。”
虞虹面露惊愕,“真的假的?我怎么听着像王婆卖瓜,自卖自夸呢?”
沈砺小声在她耳边说道:“虞姐,你要真担心我,就替我跟刘所申请一把配枪,带着防身。”
虞虹断然拒绝,“你想啥呢!现在控枪规定相当严,就算你有枪也不让开,开了就要被问责、背处分,你不想升官啦?”
“我就提一嘴,争取争取,不行就算了。”
沈砺嘴上这么说,其实心里却不是这么想。
接下来还会发生不少大案,配枪是必须要拿的。
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,没有枪的情况下,就是叶问附体也难保不会发生危险。
随后,两人兵分两路。
虞虹负责DNA采样,沈砺悄悄来到九村继续暗访。
这次排查到了一户独居老人家里。
老太太年逾古稀,患有严重的白内障,看东西很模糊,几乎丧失了自理能力。
她自称有个儿子周铁军,平时在镇上的厂子里打工,每天晚上回家照顾她。
他不从事渔业,也没干过厨师、屠夫,所以在城关派出所的排查中被pass。
更重要的是,周铁军前一阵刚谈过一个外地女朋友。
结果因为彩礼问题闹掰了,一拍两散,之后就再也没见过这个女孩。
沈砺细心发现,周铁军的左邻右舍都是渔民,想要弄到防水布并不难。
而且他家里很穷,做饭用的是那种烧柴火的大锅灶。
院子里堆满了劈好的木柴,堆叠排列整整齐齐。
大小粗细几乎一致,切口非常平整,基本就是一斧子的事。
说明周铁军这个人做事细腻,手上的力气也不小。
他的嫌疑陡然上升了……
沈砺不动声色追问:“大娘,您见过他女朋友吗?”
“见过,当时都领到家里来住了一段时间。”
“我眼神不好,看不清长相,但听声音还不错,应该是个俊姑娘。”
老太太指着门口的鞋柜,“为了她来,我儿子还特意从集上买了一双红拖鞋。”
沈砺瞥了一眼,鞋柜是木头自制的,原来周铁军会木工活。
之前自己构思嫌疑人画像的时候,只考虑了厨师、屠夫、渔民,却把同样刀工精湛的木匠遗漏了。
“小伙子,你问这些干什么?统计人口还要把没过门的也算上吗?”
老太太很警惕,瞬间起了疑心。
一个统计人口普查的干部,问这些八杆子打不着的问题干嘛?
为了打消怀疑,沈砺特意补充一句:“大娘,您别误会。”
“我也因为彩礼问题,刚跟对象分手,她家要十万,我出不起。”
“所以我就想知道,您儿子的女朋友当时要多少彩礼?”
一听这话,老太太似乎共情了,长叹一声:“现在结婚都跟卖闺女一样,一个比一个要价狠。”
“当时女方要八万彩礼,我儿子比你大几岁,更着急成家,也就答应了。”
“谁知道那女孩收了四万聘礼以后,又改口要十二万彩礼。”
“十二万啊,都能在城里买套房子了!”
“我儿子哪里拿得出来,那八万还是东拼西借找人凑的……”
聊到这里,沈砺基本确定,周铁军有重大作案嫌疑。
只要搞到女孩的DNA,再跟那条残肢作比对,就知道是不是受害者了。
“大娘,您儿子手艺不错,这鞋柜做得跟家具城里卖的似的。”
沈砺一边夸一边翻看鞋柜,趁着老太太不注意,迅速顺走那两只红色拖鞋,然后随便找借口离开。
不料。
刚走到门口,就跟一个壮汉撞了个满怀。
此人身高超过一米八,体壮如牛,皮肤黝黑,满脸沧桑。
身上背着一捆木柴,手里还拎着一把锋利无比的劈柴刀。
不是别人,正是周铁军!